0

    要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2024.01.18 | admin | 60次围观

      除夕是吃午饭,还是夜饭,都是怎么拜年的送礼的,农村过年和城市过年有什么不同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春节”在先秦时叫“元日”、“改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岁旦”、“正旦”;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日”、“元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新元”等;在清代,一直叫“元旦”。到民国时期,改称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进了腊月就是年,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年前除尘是很有讲究的,民间有“扫家五不动,吉祥无灾祸”的说法:一、不动床位。清理床下面的垃圾和灰尘,如床移动后要归位,不要随便改变床的位置或者方向,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来年的运势。二、不动灶。前灶打扫干净,但不要挪动灶的位置。小年是迎接灶神的日子,腊月二十三祭灶神,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因此我们在年节之际,不宜更改灶的位置,目的就是为了不惊扰到灶神。三、不动房梁。动房梁就相当于是建房子,也即“腊月不建房”。四、不动仓廪。仓廪寓财位,腊月不随意挪动钱财的位置。五、不动“靠”山。例如让人“靠”的家具(如大型的桌椅等),不轻易挪动位置,寓意着家里有“靠山”。

      春节有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等习俗,这些都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同时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贴春联(俗称“门对”)“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也有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寄托了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放鞭炮,让春节更加热闹,有着浓浓的年味,还寓意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春节放爆竹已然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人们点起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有的是大年初一拜年给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祟”相传为一种小妖,能使小孩病,“压祟”即为辟邪、期盼之意,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长寿。

      大年初一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大年初一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正月初一这天历来是拜年的高峰,人们互相拜访,名为“贺新岁”。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也叫做“利事”)分给晚辈,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晚辈。“拜年”汉代已有,盛行唐宋。有些不必亲身前往,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又称“名刺”。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一是走亲戚。晚辈向长辈叩岁,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一抱拳:“恭贺新年,恭禧发财”。此外,大年初一还有些禁忌,如扫帚扫地、缝补衣服等这类的事不可做(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时须祭祖,各地习俗不一,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祭祀祖先,起源久远,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

      大年初二,家里如果有刚出嫁的女儿,必须要回娘家,如果已经出嫁很多年的,则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回娘家要夫婿同行,这一天也俗称“迎婿日”。又有“姑爷节”的俗称。这一天,回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也是“开年饭”,这也是新年伊始最隆重的一顿。但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一般不会外出拜年。初三早晨,家家户户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把初一起囤积下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和穷根。初四是接财神的日子。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正月初六“送穷”,意思就是祭送穷鬼或穷神,这天即可开张营业,开市贸易。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众人生日”。《占书》记载,“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谷日,也叫顺星节,即众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的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着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初九祭天(九这个数字代表至高无上),是“天日”。初十是石头的生日,也即“地日”。这一天凡是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石不动”。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称“十一请子婿”。正月十二:祖宗堂前点新灯。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正月十四:旺禽舍。是增添家中二牲家禽的时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不出十五都是年,过了十五才出年。至此春节欢庆结束,新春正式开启。

    要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